首页


一、学校历史沿革

1948 年 4 月,中共华东局决定在临沂山东大学( 1945 — 1948 年,李澄之任校长,田佩之任副校长)和华中建设大学( 1944 — 1948 年,彭康、李亚农先后任校长,张劲夫、夏征农、戴白韬先后任副校长)的基础上,组建了华东大学,韦悫任校长,张勃川任副校长。华东大学初设二个预科部和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三个研究班,校址设在山东潍县城东。直属中共华东局领导。

1948 年 11 月,该校迁往济南,改由中共山东分局领导。原设的三个研究班,改为文学院、社会科学院、教育学院和一个研究部,另外,还设有讲习班和师训班。其间曾接收了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学院。

1949 年 5 月韦悫调任上海市副市长,由彭康兼任校长,李宁超任副校长。该校党的组织由党总支改为党委,李宇超、刘宿贤分任党委正副书记。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委员会,陈捷任书记。

1949 年春学校大批学员、教师、干部组成南下工作队和南下文工团参加解放战争,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1949 年社会科学院进行调整,新设四个部,即社一部、社二部、社三部、社四部。

1949 年 10 月该校教育学院划归山东省教育厅领导,附属中学由济南市教育局领导。文学院、研究部、讲习班、师训班的学员结业分配工作,社科院学员 400 人参加了地方工作。

1950 年 5 月该校根据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精神,设立了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个系,同时撤消了社会科学院四个部,在校学生转入上述五个系,其间该校接受山东省老解放区六个文工团并入艺术系。 1950 年 9 月李宇超调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宿贤,武杰分任党委正副书记。

1951 年 3 月该校迁至青岛与山东大学合并办理,仍用山东大学名称。

1948 — 1951 年学校主要校领导任职情况如下:

校长:韦悫( 1948.4 —— 1949.5 )

彭康( 1949.5 —— 1951.3 )

副校长:张勃川( 1948.4 —— 1951.3 )

李宇超( 1949.5 —— 1950.9 )

党委书记:李宇超( 1949 —— 1950.9 )

刘宿贤( 1950.9 —— 1951.3 )

副书记:刘宿贤( 1949 —— 1950.9 )

武杰( 1950.9 —— 1951.3 )

二、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本全宗共有华东大学档案 166 卷,另外还有部分华中建设大学及临沂山东大学的档案资料。大部分档案是在 1965 年至 1966 年由山东大学组织立卷的;另一部分档案则是在 1982 年至 1998 年由山东大学又多次对其散存的档案材料整理立卷而成。目前本全宗内档案基本齐全完整。具有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人名卡片;并编有华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临沂山东大学大事记等汇编资料。

本全宗档案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华东大学这所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短期训练班式的政治大学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培养大批干部,为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真实历史情况。它对于研究历史、总结经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三、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一)党群类

1 .党务: 这部分档案主要有 1948 年建立华东大学总支委员会、 1949 年学校党的组织由党总支委员会改为党委的决定、通知;党组织工作计划、总结、统计报表、会议记录;干部任免方面的请求、批复、通知;党籍处理材料;党员名册及发展党员审核材料;转入党员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出党员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及其它党务活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材料。

2 .青年团、学生会: 这部分档案主要有上级组织及学校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建设方面的计划、报告、请示、批复、决定、通知。其中有 1949 年华东大学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委员会的请示、批复;学校 1949 年“五·四”青年节公开建团(新民主义青年团)工作计划、总结;校团委会、团员大会会议记录;在校团员登记表、离校团员登记表、校团委对申请入团人员的审查材料;华东地区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上关于山东青年运动和学生运动的报告;学校学生会学生会选举及开展活动材料。

(二)行政类

这部分档案主要有上级对学校工作的指示、命令、批复等;其中有 1948 年中共华东局关于在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中建设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华东大学的决定,中共华东局关于华东大学派人与济南市军管会商讨学校迁济和在济南招生问题的指示;中共山东分局对学校发展等问题的指示。另外还有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学校概况介绍、月终年终统计报表、学校教职员名册、干部名册、来校人员介绍信具保书;调出人员介绍信存根、启用印章、印模;迁校工作报告、通知、总结;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扩大会及全校性大会会议记录;人事工作及治安。保卫工作简报;学校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其中有《华东大学组织条例》、《华东大学校务委员会规程》、《华东大学各级负责人工作职责》《华东大学各部门办事细则》;学校师生 1949 年参加黄河抢险、参加社会革命宣传、参加南下工作队、南下文艺队、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等革命活动材料;学校开学典礼、结业典礼大会材料;学校于 1950 至 1951 年筹划与山东大学合并办理的材料;韦悫校长、彭康校长传略简介。学校师生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活动材料。

(三)教学类

主要有学校招生及学籍管理方面的材料;其中有招生广告、学籍登记表、学校学员登记表、离校学员登记表、学员分配工作名单、学员参加南下工作队及参军抗美援朝学员名单,学员学习成绩表、学业证书存根等。另外还有教学会议记录、各院部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校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工作计划、总结、教育计划;其中学校在建校初期的教育计划中把中国近代史列为主要课程,使它既成为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又能结合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1949 年初开始各院、部、班级执行的新教学计划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提高政治党悟,坚定革命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课程设置有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史、时事政治为共同必修课;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联共党史、中国文学史、教育概论、文艺政策为业务课等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 1950 年根据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精神制定的教学计划规定马列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时事研究、教育概论、自然科学概论、国文、俄文、体育八门课程为各系共同必修课;政治系课程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论、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法令政策研究、政治学概论、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问题、马列主义名著选读、世界革命史等十三门课程;文学系课程为文艺学、中国语文、写作实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史、苏联文学选读及研究、世界文学名著选读、世界文学史等十一门课程;史地系课程为社会发展史、科学历史观、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国际问题、地图学、马列主义史学名著选读、自然地理等十一门课程。俄文系的课程为讲读及文法、会话、苏联现代戏剧选读、苏联名著选读、翻译等十门课程;艺术系除开设文艺理论、文艺政策、作品选读及研究、实际训练课程外,音乐系、美术、戏剧三组另有各自的课程纲要。

华东大学以革命思想为指导,全心全意为革命培养干部和建设人才。学校前后为国家输送了 4000 多名有政治党悟、有文化的人才,对支持我国的人民战争、为保卫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建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出版物类

《学习》报 1949.7 创刊, 1950.5 改半月刊(共 24 期)。

华东大学校刊 1950.9 — 1951.2 (共 10 期)。

(五)财会类

主要有学校财务工作计划、总结,经费管理及师生实行供给制方面的材料,其中有 1949 年供给制各种规定及通知,享受供给制人员名单。另外还有学校财务、实物、决算表,经费、 糧 财预算书、总帐。

(六)照片类档案

照片有校长韦悫、彭康等学校领导人照片、学校开学典礼照片、结业典礼大会照片、师生黄河抗洪抢险照片、艺术系师生在部队体验生活照片、宣传队在街头向群众宣传保卫世界和平照片、华大师生 送参军参干活动照片等师生们在勤奋读书和投入革命活动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