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启蛰,与君又相逢
——线上再遇校史馆
在济南乍暖还寒的春季里,我非常非常荣幸得到了校史馆老师们的信任,承担了校史馆第一次线上直播讲解员的任务。现在回忆起来,第一次来到校史馆还是山大百廿校庆之时,那时学校新的校史馆已经建成,我站在清澈的阳光下,绯红色的外墙在光影下熠熠生辉。我就这样仰视着它的威严和雄壮,瑟瑟的秋风吹乱了额前的碎发,却没有吹散我注视着它的目光。
走进校史馆以后,穿过一道道记载着历史的回廊和展厅,我的心情愈发久久不能平静。那时的我看着挂在墙壁上的历代专家学者的图片,体会着巍巍山大百廿的峥嵘岁月,一次次泫然泪下,而今天的我,除了再次被那一段又一段艰辛却光辉的山大历史所感动之外,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了校史馆对山大学子的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从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到1930年由私立青岛大学和省立山东大学合并成的国立青岛大学,再到1949年由华东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合并成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辉煌时期,都浸透着一代又一代山大人不畏艰苦,追求进步的汗水和努力。
在直播讲解中,我仍然怀着一颗无比虔诚且崇敬的心在回顾着这段历史,但是面对镜头前的老师和同学们,内心其实还是十分不安和惶恐的。山大历史之厚重,成就之辉煌,我只是担心,靠自己的贫瘠的表达能力不足以概括它的光辉历程,更不足以表达我对它的敬重。
在校史馆的这段日子里,我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经验,更是常常浸润在其深刻且坚韧的历史风骨中。我感受到了“兼容并包,开放进取”的山大气息,认识了为学术鞠躬尽瘁的名师教授,更是深切地体会到了山大前辈们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今天陆陆续续想了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当初选择来到校史馆,真的是我做过的最棒的决定。
而现在由于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学校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只能暂时关闭校史馆。前几个星期本来还很遗憾,直到这个星期,校史馆的老师突然通知我们校史馆打算开辟线上直播平台,继续为大家服务。我在感叹之余,又非常非常欣喜,最爱的校史馆能够继续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培养同学们的历史敬畏心和山大归属感,真的是一件很棒很棒的事情呀。
《礼记·中庸》中曾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为了今天的直播能够顺利进行,校史馆的老师们很早就已经开始规划,而同学们这几天也在辛勤地对接老师派发下来的任务。面对准备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平和地接纳,不屈地找寻解决方案,且目标坚定地前行。大家的凝聚力如一泓清泉,静水流深,看似力量并不汹涌澎湃,却在不断地磨挫困难岩石锋利的尖角。一次次地协调,一次次地改正实施方案,探索最佳拍摄手法和站位,在老师的带领下,硬件设施缺乏和拍摄经验局限的问题最终被一一突破。第一次面对直播镜头,我感到十分地局促不安。为了缓解我的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老师们积极地找我进行沟通,看着他们和蔼可亲的面庞,听着他们谆谆的鼓励,一阵阵暖流从心底涌遍全身,那一瞬间,真的会热泪盈眶——能够遇到这么多温柔且善良的师长,何其有幸!直播中也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插曲,有几次我都出现了忘词和卡壳的情况,但是老师们全程都没有出现任何的责备话语,而是一次次给予我肯定的目光,鼓励我继续讲解下去。直播结束后,老师们就我讲解时出现的问题给予了很详细的纠正方法和系统的评价,总结下来,真的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
凛冬早已散尽,此刻正雪融草青。四月的软风轻岚已如约而至,校园内春色满园,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艰险,履之者之。” 疫情当前,大家都难免会感到踌躇,但是同学们都在积极地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没有任何怨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大家失去了宝贵的线下交流机会,却凝聚起了稳控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也熔铸了更强的向心力。然而我依然期待着疫情结束,校史馆重新线下开放的那一天。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山大悠悠百廿的辉煌历史,我终究更希望它能和大家面对面地建立联系,而不是隔着冰冷的电子屏幕。怀着对山大的热爱,我期待着。(作者:夏小可 责任编辑:路云生 审核:赵海)